聯絡我們

AI Martech 推進醫療診院數位化!解析其應用與挑戰

#智慧醫療 #智慧照護 #Martech #診所數位化

醫療診院邁向數位化,是現在和未來的趨勢。數位工具導入能幫助醫護人員減少看診前後的準備工作,精準掌握每一位病患的身體及治療情形,且減輕大量行政工作負擔。再者,針對病患大眾,數位化後的診院能用更方便省力的方式,滿足病患欲取得的資訊,包括個人病情追蹤、疾病治療知識和照護提醒。第三,診遠數位化對於社會整體亦帶來效益,它能輔助健保的醫療分級制推行更順暢,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聽起來,診院數位化好處多多,但,新手該怎麼做呢?

 

診院應該根據自身的需求導入 AI Martech、推動數位化

診院要推行數位化,導入 AI Martech 是一種較直接快速的方式;AI Martech 在企業行銷與營運管理方面表現出色,但其實功用不僅限於此。AI Martech 還可以應用於病患資料管理、診斷輔助、推動友善醫病溝通等方面。例如在行政服務上,診所使用自動客服機器人,處理大眾的基本諮詢,就是 AI Martech 的一種使用。

學習 AI Martech 的使用技術,診院可以更輕鬆地掌握病患身體細況、醫療及照護陪伴需求;並且讓機器人協助人員做許多基礎工作。重要的是,診院在進入數位轉型前,應該先思考:「自家診院為何需要轉型?希望為員工及病患帶來什麼幫助?」例如是最先想解決大量病歷難以歸檔的問題?還是即時監測病患,對護理師的負擔太重,需要機器人代勞協助?

診院轉型前,應該統整數位需求、診院員工的數位知識程度、診院習慣的應病溝通方式、平均看診人流、資料庫複雜度…等因素,選擇最適合的 AI Martech 項目做導入。我們在下一段來說明,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導入應用項目:

 

延伸閱讀:

AI Martech 行銷科技是什麼?

 

 

AI Martech 對於醫療診院的應用項目&優勢:

一、電子病歷系統:

健保卡一插入電腦,診所就可以調取病患過往的就醫紀錄、用藥紀錄和圖像,同時新增病患的病歷至健保卡。這是就是大家熟知的電子病歷,方便醫師追蹤病情、更有計畫地提供治療,以及轉診換醫師時提供詳細資訊;現在的電子病歷通常還會加上就診次數、回診次數等,方便行政櫃台服務民眾掛號預約。

進一步,從 2019 年起衛福部推行「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計畫,讓不只醫護人員能閱讀病患的病歷,一般民眾可以在就診院所,透過健保IC卡+醫師之醫事憑證IC卡,在病患本人同意及醫師授權之情形下,取得自己過去半年之內病歷資料。此舉一方面加強大眾對自身病情的掌握度,提高健康意識,一方面期望降低醫病溝通時的認知落差,讓看診更順利。

 

延伸閱讀:

 

 

二、預約叫號系統與行政管理:

透過預約系統,非初診的病患可以遠端預約看診,若臨時調整看診時間,也能即時處理並留有醫病雙方紀錄,而且預約式 AI Martech 也可以在事前提醒患者近期日程,避免忘記。另外,若預約串聯診院的號系統,可以在診院外提醒患者「快到號了再來!」,減少等候時間、並讓診院騰出更多空間

如果以最簡單的方式入門理解:診所「加 LINE 好友預約看診」就是一個例子,這麼做好處是 LINE 本來就是一般民眾天天在用的軟體,診院不用花心力去教育消費者;如果在 LINE 系統串接管理 Martech,結合診所的行政管理,比起追蹤傳統的紙本病歷和回診紀錄,要能每日省下大量的工作成本;每天開診前,也能夠立刻查看每個時段將來訪的病患資訊及自費項目、備藥資訊等等;讓提醒預約、病患服務、行政帳款管理、問卷調查、病患基本醫療諮詢……等工作一氣呵成。

 

延伸閱讀:

 

三、遠距看診、診院間遠距合作:

新冠疫情以前,遠距看診被當作少數案例解決方法,而現在已經被廣泛使用至許多診院。撇開疫情不說,台灣資訊科技結合醫療服務的共同創新,打破了地理和行動限制,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照護;並同時促進日常就醫體驗的優化,為交通或行動不便的病患提供同樣專業的服務。

而且隨著醫療類科技、醫療法規革新,遠距看診不只發生在醫師與病患之間,診院與診院之間合作,使用遠距醫療進行轉診、合作診療、遠距傷口照護,除了讓病患減少移動,更重要的是彌補醫師人力不足,採取相互支援互聘的解決方案,以顧及廣大民眾(例:安心雲林e院聯防)。

遠距看診通常用於較簡易或直觀的看診服務,例如感冒、皮膚過敏紅疹、疑似確診…等等,醫生亦能開具電子處方籤,連接資訊傳送給就近藥局。配合領藥、或將處方藥配送至家裡。遠端看診可以說是一種令病患最有體感的診院數位化運動,讓數位科技力量大大改變生活。

 

 

延伸閱讀:

 

四、數據平台優化診斷及風險評估:

目前台灣及各國都有集結醫療及醫學研究類的 AI Martech 系統,形成數據平台,收集血壓值、心律管理、生理資訊量測等數據,再透過自動化分析工具提供有價值的資訊給醫生,以加速診療判斷。

未來理想模式是,藉由整合病患個人健康數據、醫材藥品實用數據交叉分析,診院能更輕鬆地根據病患個體差異,給出個人化的治療處方;並且交叉分析身體數值與療程,預判病患的身體風險。(例:台北榮總團隊與戴爾合作 AI 數據平台,整合 1.1 億筆即時參數,訓練心衰竭風險預警 AI)

這種大工程一般在聯合大醫院才有資源/需求去部屬,不會發生在小型醫院診所;但最終蒐集到的病患數據、處方結果,依然有利於小型診院服務病患。例如病患在手術復原後,僅需要到地方診所做定期保養追蹤、或是當病情適合轉診地區醫院時,原先來自大醫院的 AI 數據就能為醫生提供有力資訊。 地方診院亦可申請 AI 數據資料分享,優化自家的疾病研究分析;幫助一線醫護人員更有效益地改進診斷和治療方式、提供更有數舉佐證的風險評估告知病患,優化醫病溝通。

 

延伸閱讀:

 

 

診院數位化,要如何面臨的挑戰?

當然數位化有好處,也會帶來相應風險;尤其在剛導入 Martech 的適應期,診院需要面對克服資訊落差、人機培訓適應等難題;尤其在面對大量病患的個資、健康資料時,如何維護資料隱私和安全,又能使用無礙,以及隨時確保數據品質和準確性,免得引導誤診;還有,AI Martech的應用需要整合不同的技術和系統,包括電子病歷系統、預約系統、數值分析工具等等,診院和分析中心還需要大量訓練,才能完整運用數據,讓不同系統能共同合作,達到最大效益。

為了克服診院在導入 AI Martech 時的挑戰,首先在事前的人機培訓至關重要。診院應該在導入 AI Martech 之前,請專家評估不同系統之間的互通性和整合性,確保新數位工具能與現有系統無縫協作、流通數據;尤其在處理病歷方面,需要建立強大的資料安全措施,包括加密、去識別化和存儲安全系統,以防止資料外洩和未經授權的訪問。有些醫院會專門建立一個數位團隊,專門負責數據整合、串接與分析工作,提供一線醫護人員背後支援。

人機培訓根據不同角色和職責需求,需要由醫學中心、研究型醫院、醫療大學機構等,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例如,醫師使用 AI Martech 進行影像診斷、數值整合分析來進行治療決策;職能治療師需要活用電子病例做紀錄追蹤與治療效果評測、以及使用遠距看診軟體持續追縱病患復原狀況;而行政人員需要學習整合串接預約系統、客服系統、行政管理三者。這些是根據不同的專業性需求,確定適當的培訓內容和形式,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由研究機構醫學中心國內外大學等機構開設的數位醫療相關課程,可以給業者做參考。

 

 

結語:

醫療數位轉型、診院數位化應該要以需求為導向,不僅是追趕數位化趨勢。時時保持明確的需求導向思維,才能正確估服務的優化方式,並選擇適合的數位工具和技術導入;包括簡化看診前手續、深化醫病溝通、增強病患的參與能力、提供更細緻化的衛教資訊等等。數位轉型的核心目標是為了幫助醫護人員省心省力,而非增加適應負擔;確保所選擇的數位工具和策略能夠實現這些目標,醫療數位轉型才具有其價值。

 

延伸閱讀:

 

 

Digit Spark 活用數據科學,結合商業行銷邏輯;協助企業創造更貼近消費市場的數位內容、服務流程體驗;同時善用 AI 活化品牌的營運策略,幫助全面提升企業的數位化、數據化與品牌績效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