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讀懂數據】人人都要有的數據素養:數據溝通

#數據識讀 #數據素養 #數據溝通

所有人都必備的數據素養:數據溝通

我們曾在 這篇文章 中,強調「人人都需要有數據素養」,也提到在企業中,每個人的專項各不同;不過,卻有一樣是「所有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那就是:數據溝通

 

簡單地說,「數據溝通」是指:把我手中的數據資料,經過整理分析,用最直白的說敘事方式,讓別人能聽得懂、看得懂、甚至能給反饋。

 

這裡的「我」可以泛指企業內每一個不同職位的人。而「別人」就是在不同情況中,我要溝通的對象。

例如 AM(客戶經理)要向客戶匯報本季的 SEO 成效帶進了多少新流量、或 AM 發現客戶平台的轉換率不穩定,想與公司內分析師一起調整開發新會員的篩選條件,上述這兩種情形的「我」都是 AM,但溝通的事情不同、預期目標不同、對象不同,「我」要拿出手的數據資料當然也不同。為了達成有效溝通,「我」不單只是照著數據顯示,說出「X 指數在 Q1 提升 20%,比上一季多了 4 倍」,而是能更具體的對對象說明意義

 

數據溝通圖片來源:網路

 

例如 AM 就根據數據結果,向客戶說明:「X 指數提升 20% 是因為 Q1 中,消費者發生什麼變化、或執行了什麼操作造成……」,或是能回報給分析師:「X 指數上升對客戶來說,他們會在意什麼點,客戶還需要哪些數據幫助釐清問題……」等等。以自己的專業知識,首先辨識出「一段時間內蒐集的數據結果和其意義」,並輔以視覺化後的整理,在與人溝通時,能讓對方輕鬆理解數據的意義,以及接下來具體要做什麼工作。

 

發現了嗎?要掌握數據溝通,「描述性分析」和「診斷性分析」必不可少,在四階層之中,這兩項是除了企業決策者之外,人人都要普及培養的技能,促進企業對內部、外部的各種合作順利運轉。

 

企業裡有各種人,埋藏了哪些數據技能?

假如剖開 Digit Spark 是數據「行銷」公司來看,就有各種不同職能職位,除了「決策者」以外,簡單分成四類團隊:「資訊技術」、「行銷」、「業務」、「行政管理」;我們來看看大家平常是怎麼跟「數據」相處的?

 

企業內的數據職能

 

資訊技術

AI 工具研發工程師與資料科學家,重要工作是發明出能應用的 AI 工具、Martech 工具讓企業使用,技能例如:

  • 數據分析技術,例如數據清洗,coding 篩選指標。
  • 統計學:應用統計方法來分析清洗後的數據,進行假設檢驗、變異數分析、回歸分析等。
  • 數據庫系統操作:例如 SQL、NoSQL。
  • 編程語言技術:Python、R、SQL 等,用於建模和培養 AI 自動化。
  •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了解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基礎概念,能夠應用機器學習算法進行預測、分類、聚類等分析。

 

行銷

把數據、消費者行為連接起來,分析轉譯因果關係,從中制定出可以讓一般人能執行的工作(例如根據數據分析出的建議,制定投廣告的策略/內容/頻率),技能例如:

  • 數據分析:能夠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以了解市場趨勢、消費者行為和競爭環境。
  • 市場分析:根據客戶所在產業和目標市場,針對性地縮小範圍,收集用戶行為數據、競業情報;進行推測,達成特定目標的分析。
  • 從數據展開商業策略:分析蒐集來的數據:背後代表消費者/業者做了什麼行為?造成什麼影響?做出洞察,制定下一步行銷策略,並不斷觀察成效,以優化策略。
  • 把統計結果視覺化整理:能將統計、分析資料清晰、明確、美觀地呈現(例如簡報和影片形式),讓領域以外的人也能理解。

 

業務

業務是與人相處的工作,把數據科學能帶來的好處、風險變成語言,傳遞給領域外的人,並蒐集人的回饋來驗證行銷部門的策略、以及產品在市場的接受度。而且還要探測人心,誘使對方產生興趣。數據資料對業務來說,是加深故事說服力的佐證,擁有的技能例如:

  • 透過分析 AI 和 Martech 工具給的結果,發現成交潛力高的對象;尤其主攻「人的」行為數據,例如事件深入程度,來做目標分眾。
  • 銷售預測:轉化數據和統計結果,對對象進行口頭簡報、展示預測分析;並把資料做視覺化整理,其與行銷類似。

(業務、AM、PM 等以溝通嫁接多方訊息為工作的人,需要懂的數據語言比較,但不需像後端開發人員那樣專精鑽深)

 

行政管理

看似與數據科學不太相關,但其實維持企業運轉的財務會計、人資總務平常經手的內部合約、報表資料庫,也都是數據,行政管理的數據技能例如:

  • 呈現數據報告:能夠準確地整理資料、撰寫數據報告、將其系統化;變成清晰易理解、易分類找查的企業資源。
  • 隱私和合規性:了解數據在隱私方面相關法規,確保企業在蒐集數據、使用數據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和倫理標準。

 

組織內的數據職能圖片來源:網路

 

如何確保組織內部,有順暢的數據溝通?

當技術背景出身的工程師,和商管背景的專案業務講話時,下意識地說出一大串術語簡稱群集架構……業務一頭霧水?這跟我的客戶問題有什麼關係?但工程師覺得:我講得很清楚了阿!

普及數據溝通,就是要降低這樣的認知差距。企業內不可能人人都是資料科學家,當然不需要每個人都要懂得 AI 編碼語言、Python;同樣並非人人都是業務,不會總是直覺以「獲利、會員經營」等直球目的為考量。重點是,每個職位的人怎麼在日常工作中,掌握自己的數據素養範疇,並時時透過企業內部教育、經驗分享、合作等機會敞開心態,互相交流彼此的邏輯是怎麼運作的,並能換位思考

 

建立内訓交流機制,促進跨職能分享

企業內訓是常見的解決方式之一。企業內應該有決策者、或一個專門團隊,負責整合出各職能的人常用的數據相關知識,時常更新並將其轉化成「白話文」 SOP、圖文、影音等學習素材,公開讓全體員工使用。

企業領導人應該積極推動內部夥伴進行學習,並追蹤夥伴的反饋、越來越精進教育訓練。除了「輸入式」的聽、看教育訓練之外,「輸出」的講、實作也很重要。愛因斯坦說過「如果你不能簡單地解釋一個事物,那你就不夠理解它。(”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enough.”)假如工程師來說能將某一建立 AI 指令的方式,簡單解釋給同仁聽;或者業務能將陌生開發時,根據什麼數據來判斷客戶意圖等等;彼此是否能激盪出更多火花?促成企業推出的數位工具、及企業內的政策,都越來越符合人性,方便實際應用

 

建立企業內數據相關的字庫、歸檔與找查系統

就像字典整理各種字詞供人查詢,企業內要有一套系統,能讓員工輕鬆找查到「使用中這些數據資料的背景知識」;除了被廣泛通用的 Google、Microsoft 工具之外,每間企業有自己慣用的軟體系統運行規則、企業習慣研究客戶的指標、常用的術語、企業內對市場分析的檢視觀點……等等資訊,統一建檔,避免問不同人給的答案都不一。每個工作者都對企業內使用數據的方式(這也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理解一致,在溝通上就能更加順暢、目標一致。

 

圖片來源:網路

 

結語

資訊爆炸時代,人類隨手能輕易生成、搜集海量的數據,數據本身如果不能被人理解,那就沒有意義;因此能將數據整理、解釋給其他人理解非常重要。而企業要維持運作甚至壯大,靠的是每一個成員共同合作;當企業走向數位化、使用各種數據來工作時,企業內的數據溝通就不可或缺。

數據溝通,訴求簡潔明瞭、符合受眾需求;以易懂方式傳達數據的意義。在商業、科學、教育、政府等各種領域皆適用,企業重視數據溝通,人們便能更深入理解和應用數據,推動個人與企業整體的創新進步。

 

 

延伸閱讀:

 

 

Digit Spark 活用數據科學,結合商業行銷邏輯;協助企業創造更貼近消費市場的數位內容、服務流程體驗;同時善用 AI 活化品牌的營運策略,幫助全面提升企業的數位化、數據化與品牌績效運營。